让整个公益慈善界都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

澎湃新闻网 —— 2017-09-05

关键字:慈善中国

9月4日,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“慈善中国”正式开通。民政部要求,各地各类慈善参与主体要依托该平台填报法定公开信息,对于敷衍了事、弄虚作假、透明度差的慈善组织,将依法纳入执法监察范围。

9月4日,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“慈善中国”正式开通。民政部要求,各地各类慈善参与主体要依托该平台填报法定公开信息,对于敷衍了事、弄虚作假、透明度差的慈善组织,将依法纳入执法监察范围。
“一张网”、“一个库”,公益慈善信息公开终于有了一个统一的平台。借此,公众可以便捷地参与公益慈善,并动态监督项目进展,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公开模式。
      一直以来,国内慈善组织在信息公开方面羁绊多多,公众对此多有诟病。一些公益组织不仅存在透明度差、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,甚至屡屡有挪用善款、亵渎爱心等违规现象。由此也加剧了社会公众的疑惑与不满。即便有信息公开的努力,也十分笼统、含糊,既缺乏具体去向的披露,也鲜有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表示。
      以8月31日刷爆朋友圈的“一元购画”活动为例,这个新颖的公益创意,仅7个小时就筹集善款1500万元。然而,与活动的大获成功同步,公众也纷纷质疑,发起方为何没有公布详细、具体的善款使用规划?比如将通过项目如何改善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、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、款项支出是否合理、剩余款项将如何处理等等,均付阙如。
      这样“惜墨如金”,当然会引发公众的担心。再加上此前有发起方负责人表示,这笔钱“主要是用作目前已有的十个城市机构的支出经费,和新城市的拓展经费”。与公众捐款时的理解相比,这里关于“机构经费”的用途描述,显然是有距离的。
      一项万众瞩目的公益项目尚且不够透明,更不要说全国其他数千家慈善机构五花八门的募捐项目了。这也表明,当下信息是否公开透明、如何实现公开透明,已经成为制约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性难题。这一问题不解决,则被寄予厚望的公益慈善不可能走得更远。
公开透明不会从天而降,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。这其中,全国“一张网”只是搭建了一个有形的平台,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基础性工作,如何让慈善组织积极主动公开信息,并接受监督,同样并不轻松。
     一方面,监管部门要层层负责,特别是各级民政部门,尤其应该依法履行监管责任,既要通过信息公开倒逼慈善组织规范募捐及捐款使用行为,也要同步配套其他相应的制度,实施常态化执法监察,从源头规范慈善行为。民政部门也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,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。
      此外,还要将这“一张网”作为联系社会公众的敏锐触角,与公众实现充分互动,畅通举报投诉渠道,并及时介入调查核实,回应社会关切。
爱心经不起折腾,几乎每一次折腾之后,都会严重透支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信任。期待慈善“一张网”穿透信息雾霾,让整个公益慈善界都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。

收录者: